壹 《云屏苑》|社刊简介
溯流从源·文脉初兴
1995—2002
巴中中学文学社自1995年创立"八角楼"文学社起,便以校报《中学生活》为沃土滋养文学新苗。2002年该刊荣获全国中语会第18届年会优秀校刊校报一等奖,成为校史中熠熠生辉的文学印记。然因2003年国家出版政策调整,所有公开出版物需经省委宣传部审批,校报及文学社活动遗憾停办,铅墨书香暂隐于时光褶皱。
蛰伏蓄力·薪火不熄
2003-2023
2003年8月,为迎接“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全校语文教师集结心血,编印《云屏苑》“作文精选”专刊,以薄薄一册延续文脉传承。此后二十载,虽无固定社刊,但校园写作热情始终流淌于课堂随笔、竞赛征文中,静待重生契机。
破茧焕新·雅韵重光
2004至今
2024年5月10日,在树人堂的馥郁书香中,“兴雅文学社”携《云屏苑》正式复刊。社名“兴雅”源于全校师生征名活动的千余份投稿,寓意“兴文脉之雅,育时代之才”。复刊后的《云屏苑》以初高中双版本并行:
高中版 深耕文学性,设“青春诗荟”“文学星空”“习作园地”栏目,鼓励学生探索创作边界;
初中版 聚焦写作力,通过“执笔年华”“激扬文字”“点石成金”等板块,搭建从技法锤炼到自由表达的成长阶梯。
红烛之光 双刊共设“红烛之光”教师专栏,特邀执笔为文的师者与学子文思共舞,成就校园文化的双向奔赴。
守正开新·向远而行
从《中学生活》的油墨芬芳到《云屏苑》的全新启航,从政策变迁的无奈停摆到师生共创的破局重生,这份校刊始终承载着巴中中学对文学教育的坚守。如今,它以更包容的栏目设计、更分层的培养体系,在数字时代续写新时代的校园华章。
贰 兴雅|征稿启事
当八角楼的剪影在云屏的暮色中呢喃,当龙湖的波光吻过垂柳编织的碧帘,当兴文运动场上奔跑的身姿被晚风卷成书签——那些被岁月窖藏的往事,是否正借春日的海棠,在你心头簌簌落成诗行?
兴雅文学社撷取三季花信,以「忆巴中中学,温情于心尖」为主题,向所有曾在巴中中学沃土成长过的同学发出邀约,让我们以文字作舟楫,共赴这场穿越时空的校园漫溯。
砚池可纳山河色
檐角春秋:云屏老校门斑驳的朱漆,龙湖教学楼悬铃般的晨读声,兴文长廊外玉兰初绽的刹那,请将不同校区的光阴切片淬炼成珠玉文章。
草木知音:钟楼脚下报春的鹅黄信使,海棠树下飘落的绯色琴谱,运动场边与少年心事一同疯长的青草,期待你为这些沉默的见证者撰写传记。
浮光印痕:墨绿黑板擦落的粉雪,课桌缝隙蛰伏的涂鸦诗,食堂窗口蒸腾的烟火篆字...那些被时光摩挲得发亮的细节,皆可成传世孤本。
锦笺需染翰墨香
文体不拘(散文宜如龙湖烟波,诗歌当似云屏流云,小说可比兴文长卷)
字数不限,惟求情真(建议辅以手绘校园地图、老照片题跋等雅趣)
赐稿请寄:58701236@qq.com(邮件请注「墨香故园+姓名+届别」)
截稿期至:长期有效,欢迎您随时赐稿。本期乙巳桃月中九(2025年4月6日)
酬君尺素意
入选佳作将:载入文学社期刊
优先参与「重走校园路」文学采风
附:随稿可寄当年校徽拓片、树叶标本等旧物影像,吾辈当以文章为匣,共藏此匣中日月
今以三校区春色为柬,
八角楼明月作印,
盼君拾取记忆鳞羽,
共筑这座文字的巴别塔。
须知龙湖水的涟漪能覆流年,
兴雅社的砚池可泊乡愁
——此间永远为你留着半阙未写完的青春绝句。
二〇二五年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