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介绍
  • 党建之声
  • 校园快讯
  • 学校工作
  • 校友之窗
  • 教工之窗
  • 学生天地
  • 招考资讯
  • 视频点播
  • 家校互动
  • 您的位置:首页 >> 校园快讯 >> 时政要闻
    打造优质教育名片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从全市教育工作会部分县(区)及学校代表发言看我市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
    信息来源:巴中市教育局网站  ‖  发稿作者:   ‖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0日  ‖  查看36次  ‖  
            34日,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部分县(区)及学校代表发言,他们结合各自在教育领域的经验做法,总结成绩,谋划未来,展现了过去一年我市教育领域的重点、亮点工作。
            南江县 本科升学率连续4年持续上升
            去年来,南江县坚持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工程,全面夯实教育优质发展保障硬支撑,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到10.36亿元,同比增长5.67%;幼儿、小学、初中、普高、中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经费均实现增长。
            为提升教育保障能级,南江县去年专题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12次,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6次,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先后到校调研16次,研究解决学校光环境改造等问题22个。同时,对标优质发展目标,在教师招聘、开放合作、行风治理等方面全力补短,2024年多渠道招引优秀教师121名,全年实施培训项目57个,培训教师4712人次。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去年南江县坚持各学段竞相发展、互为支撑,以幼、小、初优质发展,推动高中教育出圈出彩;以高中优质发展,引领学前和义务教育转型升级,真正实现幼、小、初、高贯通式、一体化优质发展。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成功创建。全县形成了以16所省市级示范园为引领、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小学附设园(班)和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园格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7.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72.0%
            义务教育突出优质均衡,通过综合研判人口流动趋势和教育发展规划,全县统筹推进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撤并调整中小学及幼儿园105所,优化新增学位1450个。实施新改扩建项目16个,持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高中教育突出特色优质,通过构建“1+2+2”县域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矩阵,打造南江中学高中发展引擎,提振长中、实中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
    多维构建,联动推进,质量育人。近年来,在南江教育高位发展的推动下,本科升学率连续4年持续上升,2024中考、修业年级抽考综合评估位居全市前列,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通江县 让123所学校成为放心港湾
            去年来,通江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构建责任全链条、防控全维度、治理全闭环的安全体系,实现涉校涉师涉生安全事故起数持续下降。
            目前,通江县已建立县级领导包领域、教科局班子成员包校、校级干部包班三级包保机制,15个职能部门构建责任矩阵、33个乡镇(街道)落实属地责任、123所学校形成联防网络,确保校园安全工作有序推进。
            高处着眼、细处着手。去年以来,通江县坚持打好防控组合拳,全面构筑校园安全防线。在校园外,推行安全网格管理,织密安全防控一张网,123所学校划分多个网格治理矩阵,通过网格+党建”“网格+联动,撬动校园安全大治理,形成网格化管理、清单化推进、系统化提升123所学校实现全封闭管理。
            在校园内,强化重点区域点对点安保、重点对象人盯人关爱,组建以学校值周领导、值周教师、保安员、男性教师等组成的最小应急处突单元123个,配备校园专职保安246名,155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及464个视频监管系统与公安联网运用,实现校园安全无盲区。
            校园安全不只是硬件建设,还有意识提升。去年,通江县把安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深挖各学科教材中安全教育资源,开发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安全教育校本课程,通江二中的《安全》、瓦室中学的《安全教育》等校内安全知识汇编手册,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安全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将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定期组织学校开展消防、地震等应急逃生演练和防溺水闭气体验活动,让学生熟悉逃生流程和自救互救技能。
            巴中开放大学 打造线上线下终身教育矩阵
            去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终身教育工作,把推动终身教育矩阵式发展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依托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全市县(区)老年大学、家长学校挂牌运行并向乡镇延伸,力争2027年,做到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体系全覆盖。
            去年,巴中开放大学以市委提出要办好巴中开放大学,巴中老年大学,要增强终身教育供给能力,加快构建终身教育矩阵,推进学习型巴中建设为契机,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精心部署,于8月推动出台全省首个终身教育矩阵文件《关于加快构建终身教育矩阵推进学习型巴中建设的实施方案》,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把常住人口人均2元终身教育经费纳入县区财政预算的市州,全省第一个把终身教育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考核的市州。
            在点位建设上,我市积极夯实终身教育阵地建设,拓展老年教学点位,先后设立市委老干局老干部活动中心、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巴州区回风街道龙湖社区老年教学点;各县区结合实际,用好自身教学阵地,依托文化馆等公益场所打造现场教学点,营造浓厚教学氛围,为3000余名老年学员提供了就近就便学习平台。
            到2027年,将在全市139个乡镇(街道)设立社区(老年)教育学校,村(社区)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学习点设立不少于500个,城乡家长学校不少于600所。
    学习点位也在向网络中延伸。去年,我市打破时空限制,创新建设云上大学城,着力打造一个优质资源可集聚、需求供给能匹配、教学研用相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入驻高校23所、科研院所3个、企业18家;上线老年教育、家庭教育在线课程30余门,可观看在线课程1000余门。
            巴中中学 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去年来,巴中中学坚持五育融合,立德树人,构建·育人、三化育心模式,充分发挥省一级示范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扛牢高质量旗帜,夯实根基是关键。去年,巴中中学与省内外名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现代管理理念、优质教练团队等,通过学术年会,专家讲座、线上线下培训等形式,不断加强校本教研,整合校内资源,生成校本课程,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实行思政引领导师+育人导师+学科导师培育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打造名优教师孵化园地,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高质量教育需要以质量为引领,推动课程建设提质增效。去年,巴中中学聚焦课程要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巴中中学云屏品质课程,修为与理想、体育与健康、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思维、实践与创新五大云屏育人课程,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聚焦课堂要质量,坚持以为中心,深化课堂改革,探索构建巴中中学六学式品质学堂(课前先学、自读导学、合作互学、换位讲学、以练促学、自主评学),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真实的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真实地发生,提升课堂质效。聚焦资源要质量,推广国家智慧教育、蓉易学、巴适学三大平台,深化与成都七中、电子科大、专业机构三类合作,采用植入、融合、转化三种模式,整合资源,集成能力,着力打造未来数智学校
            巴中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学校将高质量举办普通高中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分享交流教改经验,提高市域整体学术水平;同时,深化与高级中学、西华师大附中集团办学,探索集团办学新机制,充分发挥省一级示范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巴师附小 做新时代办学治校的大先生
            “大先生是对在人格、品德、学业上能为人表率者的尊称。去年来,巴师附小主动向全省教育质量第一方阵看齐,锚定全省有名、全市一流、全区领先、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力争做新时代办学治校的大先生
            巴师附小前身是1932年红军创办的川陕工农小学。学校承载90余年厚重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红军光荣传统的浸润,牢固树立红星照我心,颗颗亮晶晶的校训,秉承举红旗,立信仰,让每个生命都灿烂的办学理念,是全省首批重点实验小学、全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名校联盟示范学校、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近年来,学校推行三清四研,营造三比三晒的良性竞争氛围,通过环境课程、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和体验课程建设,形成了德育教育红、教育质量高、科研教育新、艺术教育特、劳动教育实、科学教育先六大办学特色。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积极开发立体分层红色信仰教育课程体系,将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原创的红色诗剧《问君归期》入选全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精品项目。
            同时,学校还坚持学习提升,精研课标内核,不断拓展知识界面,追踪学科前沿,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新样态,五人团队赛的教研模式正在全市推广,省级重大课题《小学科学家精神的启蒙研究》一书即将出版,成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先后有128名学生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在全省交流。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推动者和灵魂塑造者。去年以来,巴师附小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全国基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雏鹰大队奖章等40余项国省殊荣,走出了陈临祎、赵茂森、赵玖、王华珍等一大批名师,目前是全市拥有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最多的小学。
            巴中经开区西溪实验小学 借力AI探索教育发展新赛道
            去年来,巴中经开区西溪实验小学将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从学校新思维、环境新基建、教学新范式、AI新能力、学校新生态深入探索智慧教育路径和策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学校积极夯实智慧教育新基建,构建了云网端一体化的智慧生态,接入5000兆校园宽带,实现Wi-Fi全覆盖,建立360云资源库,为每间教室配备先进智能终端,搭建学校大脑运维平台,搭建智慧学习、智慧教研、智慧管理、智慧安防等多个应用场景。
            智慧教育不是简单的设备升级,而是育人范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阶段,学校借助人工智能、物联技术,创新课堂范式,以智慧黑板打造协同课堂,以AI智能体构建课堂,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打造双师课堂;以VR头显建构沉浸式学习环境,以机器人授课,配备法宝机器人学习室和智慧象棋学习室;以课后服务的社团选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以管理平台实现无感知远程听课,变革传统教学和管理的范式。
            同时,学校还鼓励每位老师应用豆包、deep-seekkimi、腾讯元宝、可灵等AI等工具备课、批改作业,每位教师有智能助教,每位学生有智能学伴。全校教职工形成遇到问题先找智能工具的工作习惯,实现智能工具助学、助教、助研、助评、助管的学校新生态。

            学校智慧教育也取得显著成果,为巴中市教育数字化推进会提供29个现场观摩点,参加四川省智慧教育平台经验交流,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供课程资源,参加巴中市数字化成果的获奖师生达100多人次,被确定为巴中市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学校。

                  
    上一篇: 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 2025年全市教育项目暨“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工作会议召开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四川省巴中中学 主办单位:四川省巴中中学 中文域名:四川省巴中中学.公益 地址:巴中市巴州区八角楼街2号 电话:0827-5222086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色彩浏览 蜀ICP备16017479号-1

    后台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