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真实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在语文学科中的实施情况,掌握省级课题《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实现高中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证研究》所需要的基础性数据,确保课题研究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特制定本问卷。本次问卷以四川省巴中中学(文科522人,理科1070人,共计1592人)和巴中三中(文科518人,理科565人,共计1083人)两校高2012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按20%的比例抽样,巴中中学参与调查的人数为文科104人,理科为214人,巴中三中参与调查的人数为文科103人,理科113人。两校合计抽样人数为文科207人,理科327人,共534人。文科发放问卷207份,回收205份,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9%,有效率为96.6%;理科发放问卷327份,回收320份,有效问卷315份,回收率为97.8%,有效率为96.3%。无论是文理科问卷回收率,还是有效率,均符合问卷调查效度和信度的相关指标。经过艰苦、细致、严谨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现整理、提炼出如下调查结论。
一、 若即若离学科情,语文兴趣欠高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兴趣和热情既是学生学习知识、习得能力的心理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实现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铺垫和本体内容。在“你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态度”的回答中,仅有13.2%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44.1%的学生选择“喜欢”(文理基本持平),38.6%的学生感觉“一般”,5.1%的学生甚至“不喜欢”语文。由此观之,除57.3%的学生真正热爱母语、喜欢语文之外(对于母语学习而言,比例太低),43.7%的学生对语文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或麻木的状态。文理对比而言,文科“非常喜欢”语文的比例略高(文理分别为13.6%和11.2%),而“不喜欢”语文的比例则理科高出3.6%(文理分别为2.9%和6.5%)。学生不喜欢语文,情况复杂,原因众多。既与学生自身学科兴趣爱好偏斜、对语言文字知觉感受程度低下有关,也与教师教不得法、教而无趣有关,既与学校重理轻文、分数至上的功利性评价内环境有关,也与根深蒂固、沿袭已久的“语文皆下品,唯有英语高”的社会舆论外环境有关。只有察内析外,找准病因,师生联动,对症下药,或许才能根治当前语文教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病灶,恢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如何以丰富多样的形式、精彩纷呈的内容激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消解学习过程中的“审美疲劳”和倦怠心理,尤其是如何改变当前部分理科学生厌学甚至不学语文的窘况,是当下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得不深思和解决的问题,也是课题组应当直面和破解的难题。
二、 情感目标师生重,文理认识有差异
语文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似最无形、最“无用”,与考试最不沾边,同功利最为疏远,但其功能与价值却不可小视。因为看不见的事物有时比看得见的东西更具价值,隐性功能有时比显性作用更震撼人心。从三者关系来看,“情感”目标起着基础性的统领作用,它既制约着“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取向(学习什么性质的知识,掌握哪方面的能力),也影响着“过程与方法”的参与程度和水平效益(以什么心理、态度、情感体验过程和掌握方法)。同时,在“知识与能力”的传授演练和“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与积淀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能得以践行和内化。只有既凸显“情感”目标的支配性、引领性作用,又促使三者协同发展、整体推进,才能相得益彰,形成合力,最终达成“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课程改革目标。
关于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地位及作用”的看法,37.5%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40%的学生认为“重要”,其中文科为47.6%,理科为35.5%,文科比理科高出12.1%;19.1%的学生认为“一般”,其中文科为14.6%,理科为21.9%,理科比文科高出7.3%。以上数据表明,文科学生对“情感”目标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比理科学生更深入,而理科持“一般”和“不重要”态度的比例则高于文科。关于“你的老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视程度”的回答,15.1%的学生选择“总是关注并实现目标”,文科为20.4%,理科为11.8%,文科比理科高出8.6%;46.3%的学生选择“大部分时间关注并实现目标”,其中文科为56.3%,理科为40.2%,文理相差16.1%;选择“一般”的学生比例为31.6%,文科为20.4%,理科为38.5%,理科比文科足足高出18.1%,而在“几乎不关注该目标”的选项中,理科为9.5%,文科为2.9%,文理相差6.9%。
综上所述,无论是学生对“情感”目标的认识还是教师对该目标的重视,都令人欣喜,倍受鼓舞:学生认为重要的占77.5%,教师高度重视并付诸实施的为61.4%。应当警醒的是,在整体走高的形势下,文理严重失衡。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更看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文科语文老师也比理科语文老师更重视“情感”目标,且文理差距较大。因此,重树“情感”目标在理科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强化学生对“情感”目标在“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转变理科语文老师的课程理念,消弭偏重智能、分数至上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才是诊治当前急功近利、浅陋狭隘课程观病症的良方。
三、 “百花齐放”春满园,活动实践最渴望
语文的外延无限宽广,学习的天地五彩缤纷。承载“情感”目标的平台和空间也是阔大无边、多姿多彩的。当被问及“你最喜欢老师用来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平台和载体是什么?”时,46%的学生选择“阅读与鉴赏”,其中文科为48.5%,理科为44.4%,文科高出4.1%,表明文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期待稍高于理科;53.7%的学生选择“表达与交流”,其中文科为47.6%,理科为57.4%,理科高于文科近10%,说明理科学生更想通过“写作和表达”来达成“情感”目标;70.6%的学生选择“语文活动或社会实践”,其中文科为76.7%,理科为66.9%,文科高出理科近10%,表明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更青睐、更热衷于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并以此实现“情感”目标。此外希望以“校本选修课程”来实现“情感”目标的占14.7%(文科高出理科7.6%),除以上四种传统渠道和方式,主张以“其他”手段实现该目标的占16.2%(理科比文科高15.1%)。
由分析对比可知,阅读、表达、活动、实践是学生最喜欢、最钟情的实现“情感”目标四大主流“训练基地”。其中“语文活动或实践”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选择比例都甚高。因此,在保证以读和写为主战场、主阵地实施情感教育的同时,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组织情智并育的社会实践,是“情感”教育应当探讨的重要课题。不可否认,在阅读和写作雄霸语文领地的强势局面下,语文活动的缺失,社会实践的匮乏,依然是当前语文教学难以言说的隐痛。另外,新课程改革虽已实施多年,但学生对选修课程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还很模糊和肤浅,未能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身价,未能认识到其在“情感”目标实现中的角色担当和重要意义。此外,16.2%的学生选择“其他”选项,也告诫我们语文学习的空间还应更加开放,内容还应更加多元,形式还应更加多变。如此,“情感”教育磨砺的舞台也才更为深广,收效也更为厚实。于此而言,理科学生的需求则比文科学生更为急迫和旺盛。
四、 目标内容乏“地气”,内在体验须强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只有契合时代和社会,内容选择切合学生学习和思想实际,“情感”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从而引发内心的触动和共鸣。同时,恰切的目标、合宜的内容还必须依托有效的形式和方法的支撑,才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修炼和自觉内化。这种修炼和内化不是单凭教师“师传生受”的单方面讲述或强制性灌输所能奏效的,而是应当立基学生心理,立足教育现场,引入“体验式”理论,实施“体验式”教学,才能确保“情感”教育的有效高效。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所指出的:“教育的意义必须到教育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找……我们需要在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中去寻找生活体验的原材料,并对之进行反省和检查,这样一来,就有可能获得其根本特点的某些意义。”
当被问及“语文教学中老师所确立和选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内容是否切合你的学习和思想实际”?时,只有7.7%的学生回答“非常切合”(文理科比例接近,分别为8.7%和7.1%);35.3%的学生回答“切合”,其中文科为44.7%,理科为29.6%,二者相差15.1%,表明文科的“情感”教育更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纳;43.3%的学生回答“一般”,其中文科为38.8%,理科为46.2%,说明理科“情感”教育的实效性和认可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此外,仍有13.6%的学生选择完全“不切合”的否定回答,文科为7.8%,理科为17.2%,表明当前“情感”教育的高蹈虚空形势比较严峻。相比而言,理科较文科更甚。
当被问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中,语文老师是否注重体验?”时,仅有13.2%的学生选择“非常注重”,文科为20.4%,理科为8.9%,表明文科语文老师的“情感”教育教法更为灵活,更注重学生内在心灵的唤醒。39.7%的学生选择“注重体验”,文科为45.6%,理科为36.1%,两者相差9.5%。33.8%的学生选择“一般”,其中文科为23.3%,理科为40.2%,表明理科语文老师更需要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体验式”理念来指导、服务“情感”教育实践。令人担忧的是,13.2%的学生选择了“死板不注重体验”,文科为10.7%,理科为14.8%,理科比文科稍高。
纵上所述,文理科“情感”教育空泛玄虚、脱离实际的局面依然较为严重和突出,其中回答“切合”和“非常切合”者总计仅为43%,未超过参与问卷学生的半数;而回答“一般”和“不切合”者总计为56.6%,也即一半多的学生认为目前“情感”教育似有隔靴搔痒、地气不足之症状,学生处于疏远和真空状态。“情感”教育中,教师比较注重“体验式”教法,比例已达52.9%,整体较为满意,但仍有47%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太注重体验”和“不注重体验”,如何转变这部分老师的育人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强化过程体验,提升“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他们应当破解的教育难题。而且,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相同问题和选项中,文盛理衰和理盛文衰的失衡现象依然突出。
五、 自我诊断“满意”少,总体评价“理想”忧
自我评价作为多元评价体系中有效评价策略之一,对于考量学生情感和价值观世界的真实状况,评判情感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从学生的视角和立场来评价当前语文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规避了教师当局者迷的认识盲区,使教师能倾听到学生对“情感”教育的真切呼声,为“情感”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提供了舆情基础。
对于“你对自己当前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是否满意”的问卷,11%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文科为13.6%,理科为9.5%,两者相差4.1%;32.3%的学生选择“满意”,文科为42.7%,理科为26%,文科比理科高出16.7%;39%的学生选择“一般”,文科为30.1%,理科为44.4%,理科高出文科14.3%;17.6%的学生选择“不满意”,文科为13.6%,理科为20.1%,文理相差6.5%。
对于“你对当前语文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总体评价”的问卷,仅有5.5%的学生选择“非常理想”,文科为8.7%,理科为3.6%,相差5.1%;34.9%的学生选择“理想”,文科为39.8%,理科为32%,文理相差7.8%;43.8%的学生选择“一般”,文科为37.9%,理科为47.3%,理科比文科高出9.4%;15.8%的学生选择“不理想”,其中文科为13.6%,理科达到17.2%。
由以上数据对比可知,学生对个人情感和价值观世界评价的满意率仅为43.3%,而56.6%的学生自我感觉“一般”或“不满意”,表明学生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归属感还有待提高。对于语文情感教育的总体评价,仅有40.4%的学生认为“理想”,而59.6%的学生则认为“一般”或“不理想”,比例之大,令人震撼。无论是学生对情感世界的自我评价,还是对教师“情感”教育的总体评定,结果都不太乐观,而且文理学生对个人情感世界的自我认同感,对教师情感教育的总体印象,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等、不协调的状态。不满意、不理想的根源何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补救?怎么样针对文理科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情感世界、价值取向的差异,在目标设定、内容确立、教法选择方面实施个性化教育,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今后情感教育中不得不回答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六、 呼吁沟通和实践,心理健康受关注
面对“你认为老师在语文学科中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及对策”时,学生提出了师生交流太少、家庭缺乏沟通,导致“情感”教育不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真实情况的局面;有的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太少,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有的指出教师教法死板不灵活,气氛不活跃,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有的痛陈老师不重视情感教育、不注重体验;有的则呼吁应当少一些具有普适性、大众化特点的“标准化”教育,而应针对学生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世界进行有区别、有差异的个性化教育。在陈述的所有问题中,渴望同老师和家长交流与沟通,期待多开展活动,多进行社会实践,力避教法呆板、课堂死寂,找回语文教育生机与活力,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与热情,成为最强烈、最热切的呐喊和呼声。事实上,这三个问题也是“情感”教育中的关键性、瓶颈性问题。如果没有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或者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本体情感缺失,“情感”教育则少了根基,难以维系;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真诚、真实的交流和沟通,则“情感”教育目标将会偏离,内容难免错位,“情感”教育虚空失真的局面难以改变;如果不能以活动和实践作为平台,学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难以保障,从而削弱了学生亲见亲历、自觉内化的体验效果。
对于“你认为老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时,不少学生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高度关注,引起高度重视。面对课业负担沉重,学习竞争激烈,老师、父母期望过高的现状,学生的心理已经表现出了烦躁恐慌、孤僻自闭、敏感脆弱等不良症状和倾向,如此失衡的心理生态已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或许正是问卷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原因所在。如何挖掘、开发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课程资源,做到既育人又养心,使美育和心育和谐共生;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语文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应当正视的问题。
此外,也有一些学生提出了应当重视亲情、友情、爱情“三情”教育。当今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与父母沟通太少,以致亲情体验不足;或朋友过少过滥,或交友不当,或不能与异性同学、朋友正常交往,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精神孤独,情感荒漠。正确引导学生与父母交流,与朋友和异性交往,将有助于构建学生丰富完满的情感家园,使学生快乐地成长,幸福地生活。同时,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感恩、尊重、人格等也是学生较为关注的“情感”教育的主体内容。
附录
语文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问卷调查(学生卷)
各位同学:你好!为了真实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在语文学科中的实施情况,开展省级课题《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实现高中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证研究》的研究,促使语文学科课程改革向纵深迈进,进一步提升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问卷。请你仔细阅读下列问题并如实回答你的想法,答案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本调查仅作研究之用,不用于其他方面,请不必有任何顾虑。你真实的回答将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谢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请提供如下个人信息:
学校:_____________ 学段:高中____年级
科类(文科或理科):_____________
1.你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态度为( )
A 非常喜欢 B 喜欢
C 比较喜欢 D 不喜欢
2.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你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及作用有何看法?( )
A 非常重要 B 重要
C 比较重要 D 不重要
3.在日常语文教育教学中,你的老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视
程度为( )
A 总是关注并实现该目标 B 大多数时间关注并实现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