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介绍
  • 党建之声
  • 校园快讯
  • 学校工作
  • 校友之窗
  • 教工之窗
  • 学生天地
  • 招考资讯
  • 视频点播
  • 家校互动
  •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工之窗 >> 学术交流
    实施“五个一”工程,提升教科研水平
    信息来源:  ‖  发稿作者:眀戈利   ‖  发布时间:2014年8月21日  ‖  查看2543次  ‖  

     

    随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纵深推进以及教师身份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研究型角色的不断转换,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的教学质量观念已得到各级学校的广泛重视,以研促教、研教一体的日常教学行为也被许多教师所认可。那么,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如何在一个学期内有效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快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呢?笔者以为,“五个一”操作可行,功效实在,不妨一试。

    一、展示一堂有研究的公开课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训练场,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试金石。一堂课能折射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下,能验证出教师个人素养的优劣,这或许是许多学校在职称评定或教师招聘时把上课作为重要考察手段的原因所在。此外,在大力聚焦课堂、提倡有效教学的当下,只有以研究的眼光来关注和观察课堂,以研究的头脑来反思和解构课堂,才能在课堂中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因此,每学期上好一堂带有研究特质的公开课(汇报课、观摩课、竞赛课等),不仅有益于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助推,培养其教育科研的自觉意识和职业习惯,也促使中老年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的固有思维和模式,以研究的眼界来设计教学,考量课堂,改变千文一教、千课同面的重复性、单调性劳动。

    当然,这种带有研究性质的课不是随意为之的家常课,而是厚积薄发的精品课,不是华而不实的作秀课,而是朴实厚重的本色课,非高度重视,精心准备不可。在打造这一课时,既可以博彩他人之长,纳其精华,灵活变通,模仿借鉴,也可以独出自我机杼,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无论是去粗取精,辩证效法,还是不落窠臼,自我创新,都应本着真实、自然的生态课堂原则。惟其如此,才能发现教学短板,诊断课堂问题,最终把教学困惑和课堂缺憾升华提炼成或大或小的研究课题。

    二、订阅一份有影响的专业报刊

    一线普通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既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功底,也须储备一定基础的相关理论知识,科研才有底气,视域方有深度。每一学科的专业报刊(主要指专业性强、权威度高、影响力大的核心主流报刊)即为夯实学科基础、加速专业成长、开启宽广视野、深化理论素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阅读操作性强、实用性大的经验文章,不仅可以“拿来”继承,为我所用,还可以潜意识中点燃自觉科研的火种,催生主动研究的行为,因为别人的想法做法我或许也有过,有时还惊人的相似,“人人皆可为尧舜,缘何我独为看客”?阅读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的理论文章,可以把握当前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思想,为教学实践导航,给教学研究引路。一份好刊物,就是一位学识渊博、知无不言的良师益友,一篇好文章,就是一顿营养丰富、芳香四溢的美味佳肴。实践证明,一份学术严谨、质量上乘、风气纯正的好刊物,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无可比拟的。10余年来,笔者一直订阅着《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报》等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核心报刊,并与之相依相伴,风雨同舟,和他们共同成长,一起成熟。

    据观察了解,一线教师主动订阅专业刊物的状况“欲说还羞”。有的教师从教多年,“目不斜视”,从未订购一份专业报刊,甚而至于连本学科有哪些主要刊物也不甚清楚;有的则订而不阅,养在深闺,束之高阁,或蜻蜓点水,囫囵吞枣,并未细读。个中原因,林林总总,但最关键的症结还是在于教师身份认定的因循守旧,缺乏由传统经验型教师跃变为反思型教师的观念更新,在于事业使命感的萎缩或消亡,缺乏由养家糊口的生计型教师升华为育人教书的事业型角色的自我追求。报纸虽薄,却能托起教育科研的底座;杂志虽小,却能折射出教师境界的高低。

    三、接受一次有碰撞的研修培训

    除了读书学习、同事切磋等自我修炼以外,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聆听专家讲座也是一种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培训研修可吸纳新知、洞开视野,可交流碰撞、激荡思想,可观照自我、革故鼎新,能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破解长期困扰自己教育教学或者科研方面的困惑和障碍,获醍醐灌顶之效。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引路。名师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或许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教育哲理和智慧,专家言简意赅的点拨或许能使我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笔者去年11月份有幸参加了四川省首届教育科研人员的国培,不仅坐听了专家教授、一线教师关于教育叙事、小专题研究等理论讲授和策略技巧,还身临其境参加了9所中小学的校本现场研修,所到之处,无不被其浓厚的科研氛围、扎实的研究过程、鲜明的校园文化所触动与震撼,收获甚大,不虚此行。

    如何提高研修培训的质量和实效呢?首先要深化认识,端正态度。目前,个别教师对研修培训的目的和价值认识模糊,态度敷衍。对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不是无缘无故的缺席,就是美其名曰的请假,不是美妙动听地酣睡,就是悄无声息地“隐身”。如此培训,有违举办初衷,有失人师体面。其次,带着问题,有备而听。听讲前,应先了解主讲者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讲授话题,认真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梳理主要问题,做好培训研修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台上听讲有目的,台下交流有话题。第三,取长补短,思学结合。对专家名师既不必一味顶礼膜拜,俯首称臣,也不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在记录整理的基础上,如果能把学习后的感悟和思考倾注笔端,付诸文字,或结合实际,借鉴吸收,则培训的实效性更强,受益更大。对于没有时间或机会外出培训或实地研修的教师而言,网络自我研修也不失为一种内容丰富、灵活方便、选择性强、自主性大的有效培训方式。

    四、撰写一篇有思想的教研论文

    从教学层面而言,写作过程是累积经验、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走向职业自觉、不断成熟和成长的过程;从教研角度来看,表达是研究进程的真实记录与生动再现,文字是研究成果的基本呈现方式。余映潮先生认为,提炼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第一能力,而提炼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就是文字表达,是论文和论著。因此,对于一名学科教师来讲,必须重视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以常态写作来构建教书育人的思想高地,以文字表达来凝聚教育科研的丰硕成果。只有笔耕不辍,静心梳理,才能审视教学,解剖自我,去掉“匠气”,超尘拔俗;唯有发表文章,著书立说,才能传播理论,引领思想。事实表明,活跃在当今教育舞台上的众多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大多著作等身,可以说是写作最终成就了他们。

    尽管写作表达如此重要,但现实状况却并不令人乐观。君不见,有的老师热衷于写教案,却不喜欢写文章;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却未写出几篇像模像样的文章;有的写了不少文章,却从未在正式报刊中占有一席之地。君不闻,申报职称时,不是东拼西凑、东挪西借速成文章,就是不惜重金、出手阔绰购买文章。这种为个人功利而造文、买文、崇文的现象绝非个例,应当警醒和深思。其实,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每学期独立撰写一篇有一定水准的教研文章(经验反思、调查报告、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无论从写作时间还是文章质量来看,都是能得到保障的。只要我们平时善于反思,敢于表达,小处切入,视角新颖,揣摩范例,掌握写法,就一定会创生出一篇篇扣合教学、切中肯綮、观点独到、见解不凡的“大我”之文。

    五、开展一个“有地气”的小型研究

    小专题(或小课题、微型课题)因选题范围广泛、切入视角较小、研究方法灵活、研究周期较短、投入成本较少等优势而备受一线教师和教育科研部门的推崇和喜爱。相对于正式、规范的大课题而言,小专题省去了立项申请、发文批复、开题报告等环节,节约了时间和精力。只要确立了研究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路径,就能以气定神闲的研究心态、张弛有度的研究节奏、实实在在的的研究策略单枪匹马地进入到研究状态。这种门槛低、收益快的“平民化”、“轻松型”研究,不但特别适用于研究经验不足、研究水平不高的初出茅庐者,而且对于那些工作缺乏动力、机械重复劳动的“高原期”中老年教师而言,可以改变他们旧有的教育教学思维和视野,重新点燃心中曾经激情四射的火种,消除严重的职业倦怠,实现教育思想和工作方式的升级换代。

       应当提醒的是,小专题虽小,但也应和大课题一样植根于教育教学的现实土壤,关注学生,审视课堂,提炼真命题,研究真问题。只有选题真实,研究笃实,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厚实。选题宏阔大如天、跑马观花不落地的研究态度和风气是与小专题研究细而实的要领和精神格格不入的。小题能大作,小中可见大。只要敏锐关注每一个小问题,扎实研究每一个小课题,有效利用每一个小成果,何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神奇景象不会到来呢?  

     

                  
    上一篇: 高中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调查报告(学生卷)——基于巴中中学、巴中三中的问卷透视
    下一篇: 高中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基本原则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四川省巴中中学 主办单位:四川省巴中中学 中文域名:四川省巴中中学.公益 地址:巴中市巴州区八角楼街2号 电话:0827-5222086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色彩浏览 蜀ICP备16017479号-1

    后台管理登录